* 帐号或密码错误
中华民族
民族地区
民族经济
民族语言文字
民族历史
民族服饰
民族饮食
民族建筑
民族风俗
民族节日
民族文学
民族艺术
民族工艺
民族教育
民族科技
民族传媒
编辑整理:王韵茹
级别:
浏览量:
关注度:1000
简介:
银潭,位于从江县北部,距从江县城20.5公里,厦榕高速公路的流架出口经过寨边。银潭侗寨是一个保持着侗族原生民族服饰文化和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典型侗寨。全村共有452户,2212人,由银上、银中、银下三个自然寨组成。整个村寨座落在山谷里,被四周苍翠的青山环抱着,一条小溪从寨中缓缓流过,显得格外幽静,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
银潭侗寨(图片来自从江县人民政府网)
银潭侗寨坐落在深遂的山谷之中,四面群山环绕,周围植被丰富,植物种群繁多,古树参天,林木青翠。站在山上俯瞰银潭,弯弯曲曲的小溪呈多个S形沿着山谷在寨中潺潺流淌,小溪上40多座小桥把两岸的住户连接起来, 如同江南水乡。两岸“干栏”式的吊脚楼矗立,鳞次栉比,青色瓦檐排列有序,一直向山麓延伸,两座鼓楼遥遥相望,耸立其间,使整个村寨错落有致。稻田、池塘、溪流在阳光下泛起一片片银光,据说银潭因而得名。但也另有说法:古时一对恋人为反对姑表亲的婚姻制度,女青年拿走家中一坛银子与心上人连夜私奔,来到大山深处成家立业,从而诞生了银潭侗寨。银潭得名虽然各异,但都具有诗情画意。前者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后者却是一曲向往婚姻自由的动人歌谣。
青山环抱的银潭侗寨(图片来自从江县人民政府网)
地处深山之中的银潭,民居、鼓楼、禾晾、禾仓、戏台保持着特有粗犷、真实、原始的品质,神秘古朴、原汁原味的民族原生态文化独树一帜。说银潭处处显古并不为过。一是“干栏”式的吊脚楼古、鼓楼古、戏台古,这些清一色的杉木结构建筑物,不问世事,静静地耸立在山谷之中,经受着岁月的洗礼。大部分建筑都有50至100年的历史。
银潭的民居依山而建,由于山区地形和潮湿气候的原因,这里全都建杆栏式吊脚楼。楼下作猪牛圈,楼上为起居室,现在为了响应政府号召,采取防火措施,都把火塘改放楼下了。这里民居建筑的一大特点是层层出挑,上大下小,占天不占地。每层楼上都有挑廊,廊上安装栏杆或栏板,安栏板的民居,还特意凿一圆形孔洞,供家犬伸头眺望。由于层层出挑,檐水抛得很远,有利保护墙脚,还可以利用层层檐口,晾晒衣物,宽敞的走廊自然而然地成为妇女们纺纱织布的场所了。
侗寨民居(图片来自蚂蜂窝)
侗寨民居(图片来自从江县人民政府网)
银潭有三座鼓楼,其中上寨鼓楼建于道光丙戌年(公元1826年),占地74平方米,通高约 21米,1984年 6月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从江境内百余座鼓楼中,重檐均为奇数,但银潭上寨的鼓楼重檐层数却为偶数,十分独特。据说银潭上寨鼓楼初建时也是13层重檐,双层六角塔形攒尖顶式木结构建筑,各檐层盖杉树皮。鼓楼建成后寨上人不团结,出生的人口女性居多,巫师认为鼓楼太旺,超过了人,建议把鼓楼减少一层。民国初年全面维修时,换椽皮、檩子和换盖木板,取掉一层宝顶。1984年再次维修,换盖小青瓦并加以装饰。
银潭下寨的鼓楼,共有13层,双层宝顶,建于1992年,上面画有花鸟人物、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楼内的主柱上悬的牛角,是死去了的“斗牛”留下的,水牛是侗族人民的图腾,把牛角挂在鼓楼里,也是希望它们能早日转世,俗话说:人死留言,牛死留角。村寨才能团结一心,世代吉昌。鼓楼是一个侗寨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寨子的政治、文化的活动中心。鼓楼是侗寨的遮阴树,传说以前寨佬聚众议事是在杉树下举行,后来人多了只好把杉树砍下修建鼓楼,也有人说是仿照女神“萨码”的宝剑来建造的。
在银潭,三个自然寨分别有三座鼓楼,色彩最亮丽的数中寨的鼓楼,平时鼓楼也是老人们讲故事的地方,遇有邻寨来“吃相思”时,这里便是对歌,踩歌堂、唱侗戏的地方。
侗寨鼓楼(图片来自蚂蜂窝)
银潭戏台位于中寨鼓楼旁,小巧玲珑,修得十分华丽精美,仿古吊脚楼,悬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屋脊两端高高的翘角上彩塑有龙、鸟和人物。人物居中,飞禽走兽环绕着人物。正面檐板彩绘两只凤鸟。台口两旁的吊脚柱上悬空各彩塑有武生人物一个,舞台正中和左右假台口各有戏剧人物绘画一幅。整座戏台的彩塑、彩绘和鼓楼彩塑彩绘一致,充分体现了人和自然高度和谐统一,反映了侗族人民天地合一,人与自然同在的古朴哲学思想。
戏台前是空旷的歌坪。戏台、鼓楼、歌坪三位一体,形成了侗寨文化娱乐中心。唱侗戏是侗家人吃相思过程中较大的活动之一。侗族借用侗戏来交友和联谊,是弘扬侗族文化的好方式。吃相思的过程中客寨来唱戏,主寨姑娘要敬响午饭上戏台(晚上演唱敬宵夜),戏班子则以糖果、红包等物回赠,有时为了闹台,主寨还扮演少妇背小孩上台请戏中人给孩子取最吉利的名字,送给压岁钱,双方自编台词互相恭维感谢,台上台下热闹非凡。唱戏的最后一天要打彩,喊加官,放鞭炮,祝贺主寨群众能“五谷丰登”,“升官发财”“添福添寿”等。受恭维的主寨人则往戏台上丢红包资助戏班,此时台上戏师即编台词致谢,感谢主寨的盛情款待。侗戏的曲调包括“平板”、“ 胡琴板”、“ 哀调”等,此外还有“仙腔”和“戏曲大歌”等;伴奏乐器通常用二胡、侗琵琶,开台和人物上下场时用鼓、锣、钹、镲伴奏。侗戏表演服饰、都是本民族盛装,表演时一般由两人用侗语对唱,每唱完最后一句,表演者便在音乐过门中走“8”字,回到台中靠后方端坐的戏师面前,听取提示的唱词,然后再回到前台接着唱下一句,如此反复直至一段唱词结束。
银潭的古井,多建在清代乾、嘉年间。其中最有名的三口古水井。方井一,圆井二。方井以石为柱,石板作壁和底。底中部镌刻有一只螃蟹。柱上部为圆形。造形好象是人头,刻有眼、鼻,无嘴、耳;下部为方形,开有糟,用来装石板,圆井一个是内圆外方,一个内外皆圆,井壁用三截桶形石头加工成形。内圆外方那口井,井沿上四角分别镌刻有鸳鸯交颈、三鱼共头和铜钱图案,四周则分别镌刻花草纹和斜线纹。有些饰纹磨损了,少数地方已看不清。前方开有溢水凿,后面立有两根带洞的矮木桩,是用来放扁担的,还立有一块弧形的石板,用来阻挡杂物,被免杂物掉进井里。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清澈透明,是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也许是因为长年饮用此水,银潭的老人少生白发,年青人的皮肤也非常细腻光滑。
银潭的山美、水美、景色美,林木青翠,风光旖旎,空气清新。银潭的人纯朴、好客。每当客人来到银潭,村民都要举行独特且隆重的迎宾仪式迎接客人。热情好客的侗家人,常以其俗食――糯米饭、腌肉、腌鱼、红肉、牛瘪、羊瘪、烧鱼、鱼生、米酒、米炖菜等来款待客人,席间侗族姑娘常向客人唱歌敬酒,用歌声表达对客人的热情,让客人感受侗族的习俗。银潭传统的节日有侗年、三月的下谷节、四月的棉花节、六月敬牛节、七月七吃新节。
美丽的侗族姑娘(图片来自从江县人民政府网)
银潭气候温暖湿润,这里的大山孕育了许多珍贵的树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 红豆杉在银潭随处可见,共有146株。在进村的寨门旁几棵红豆杉最引人注目,最大的一棵胸径已达1.8m,高30m,据说是清代潘艮堂、潘老必二人留蓄的。同治二年二月二十日(公元1866年2月20日)村民老想、老正二人共同在树旁立了一块“万古不朽”碑,他们在碑文中告诫:“往来君子避暑之树,不许乱伐”。树的周围还用石头砌成围墙,加以保护。一百多年过去了,红豆杉树依然郁郁葱葱,荫蔽后人。
古老的红豆杉(图片来自从江县人民政府网)
银潭侗寨景色怡人,民族风情浓郁,节日内容丰富多彩。节日里有斗牛、青年男女红豆杉下荡秋千、唱歌传情等习俗,其中金道抬官人、银潭婚俗更为独特。坐在鼓楼里的长凳上,静观寨中老人栖息、编织,村妇舂米、纺线,村姑浣纱、捶布,孩童玩耍、嬉戏,一派悠闲自得的怡然景象,堪称“世外桃源”,是一个让人“发呆”的好地方。
参考资料:
1.从江县人民政府网
2.中国广播网
粉丝数:102
村寨等级:
创建时间:2017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