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文博 > 文博知事  > 详细页面

试论新世纪开局十年中国民族文博事业的发展

来源: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作者:秦晋庭 蒋京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0日 浏览量:

  新世纪开局十年(2001-2010年),中国民族文博事业乘风破浪,快速发展。

一、文物搜集、收藏工作有条不紊

  十年间,馆藏民族文物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民族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而民族博物馆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馆藏民族文物的搜集收藏。例如,2002年,岫岩满族博物馆对县境内的满族民俗文物进行有重点的征集,仅半个月的时间,就征集满族民俗文物450余件(套);2002年,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开展了瑶族服装服饰的专题搜集收藏,组织专家学者分赴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深入到民族地区搜集瑶族的传统服装服饰;2004年,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又开展了西北地区的专题搜集收藏,组织专家学者到青海、甘肃、宁夏等民族地区搜集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以及藏族的传统生产生活用品、服装服饰;其他如中国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均多次开展了民族地区的民族文物搜集、收藏工作。

  新世纪开局十年间,全国馆藏民族文物的数量快速增长。仅云南省民族博物馆从成立至2005年的十年间,馆藏民族文物的数量就从8000余件跃升至38000余件。由于全国民族博物馆馆藏民族文物搜集收藏情况见诸文字报道的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初步估计,十年间全国馆藏民族文物增长总数不会少于十万件,平均每年以一万件的速度增长。

二、文物(标本)陈列展览有声有色

  立足馆藏文物,弘扬民族文化。十年间,各具特色的陈列展览争奇斗艳,好戏连台,同时,国内馆际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加强。

  (一)各民族博物馆陈列展览好戏连台

  以精品文物为内容的展览,例如2001年9月,为庆祝伊克昭盟撤盟设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博物馆隆重推出“鄂尔多斯青铜器”专题展览;2001年12月,“民族文化宫珍藏文物精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举办;2009年7月至10月,“文明之旅——中国北方草原文明览胜大型文物精品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展出;,等等。反映民族习俗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如2008年7月, “中国朝鲜族民俗展”在延边博物馆开展;2008年8月,“民族服饰与制作工艺”在云南省民族博物馆开展,等等。以社会历史发展为主题的展览,如2003年8月,“雪域的脚步——中国西藏社会历史文物资料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展出;2009年2月,“西藏民主改革50年大型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举办,等等。展示文字、古籍方面的展览,如2001年7月,“中国西夏王国的文字世界展览”在宁夏博物馆开幕;2008年,为迎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在昆明的召开,云南省民族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云南民族文字古籍展》在该馆展出,该展览是在《人类的记忆——云南民族古籍文化遗产展》(曾获得第6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评选的单项奖)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的。

  (二)国内馆际合作和交流日益加强

  十年间,为了进一步扩大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本地区本馆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推向全国各地,有关民族博物馆不失时机地将本馆的成熟展览走出去,并将有关博物馆的文化展览请进来。例如,应武汉博物馆的邀请,云南省民族博物馆举办的“云南民族服饰展”于2002年2月在新落成的武汉博物馆展出;应深圳市博物馆的邀请,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举办的“西夏文物精品展”从2003年3月开始在深圳市博物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出;应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邀请,云南省民族博物馆举办的“云南省少数民族风情展”于2003年“五一”前夕在西安展出;由福建泉州博物馆承办,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藏传佛教文物展”于2006年7月在泉州展出;由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等单位承办的“中华瑰宝——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风情节暨民族文化展演”于2008年2月在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此次展演活动规模浩大、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其中包括“中国藏传佛教文物精品展”、“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展”、“中国少数民族面具展”、“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展”等四个专题展览和相关民族工艺演示,以及内容丰富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专场演出和互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与广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多彩新疆•古道遗珍——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于2010年在广州开展;应山西博物院的邀请,云南省民族博物馆举办的“华彩滇韵——云南民族风情展”2010年6月至8月在太原展出;由山西博物院与内蒙古博物院共同举办的“草原华章——契丹文物精品展”2010年12月28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幕,展期三个月。

  (三)国内地区之间的展览合作与交流加深   

  十年间,地区之间的文博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而多样。例如,2010年8月首次由西北五省(自治区)共同举办的大型联合展览“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该展览共展出西北五省(自治区)22家文博单位多年来出土的丝绸之路文物精品240余件(套),等级之高,数量之多,器物之美在同类展览中实属罕见,深刻反映了西北五省(自治区)丝路文物资源之间的互补性,是西北五省(自治区)博物馆建立合作展览机制的首次成功尝试。2010年10月滇、川、黔、桂、渝西南五省(自治区)5个博物馆的馆长齐聚一堂共商合作之路,探索如何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提升整体实力,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国人,推向世界。会议决定在2011年底共同推出“中国彝族服装服饰文化展”,之后力争每年推出一个特展。

  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文博交流与合作也日见频繁。例如,经国家民委、中央统战部、文化部、国务院港澳办和国家文物局等部门批准,由北京民族文化宫、中国佛教文化学会主办的“历世达赖、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礼品暨藏传佛教文物展”于2006年11月在香港国际展贸中心展出。由台湾历史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共同主办的“丝路传奇——新疆文物大展”于2008年12月至次年3月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展出。这是新疆文物首次赴台举办的专题展览,数量大、精品多、种类全。该展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和平之路、对话之路、交流之路”。

三、民族博物馆的发展稳步前进

  (一)有3座自治区(省)级民族博物馆相继落成开馆

  一座是贵州省民族文化宫,于2006年建成,2007年投入使用,是贵州省抢救、保护、搜集民族文物和发展民族博物事业的主要机构。一座是新疆自然生态博物馆,于2004年4月在乌鲁木齐建成开放,这是一座当今中国规模最大、收集自然野生动植物标本最多的自然生态博物馆。另一座是广西民族博物馆,该馆占地130亩,建设总投资约2.5亿元,主体建筑外形取材于富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铜鼓,整个馆区设有露天展示区、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后勤服务区等五个功能区,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对外开放。

  此外,在这十年间,青海省博物馆新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馆、甘肃省博物馆新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和四川省博物院新馆相继落成对外开放。其中,青海省博物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结束了长期没有正规馆舍的历史,新馆的落成开放无疑是两省(自治区)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两省(自治区)文物收藏、陈列展览、科学研究、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有2座自治州(市)级民族博物馆相继落成开馆

  2002年8月,位于中俄边疆口岸满洲里市的满洲里市博物馆开馆。2009年6月,藏品已达万余件的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开馆,该馆是呼伦贝尔市惟一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博物馆之一。

  此外,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新馆(2004年9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博物馆新馆(2008年11月)、新疆吐鲁番地区博物馆新馆(2009年9月)相继落成开馆。吐鲁番博物馆的馆藏非常丰富,规模仅次于自治区博物馆,是新疆第二大博物馆,是吐鲁番地区别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三)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

  生态博物馆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尝试,是博物馆中的一个新类型。上世纪末,中国与挪威合作在贵州兴建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年间,在贵州、广西、云南以及内蒙古逐步建立了多座生态博物馆。其中,贵州相继建成开放了镇山(2002年)、隆里(2004年10月)和堂安(2005年6月)等3座生态博物馆。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决定在全区民族文化保存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民族村寨建设10座生态博物馆,这10座生态博物馆与2009年5月1日建成开放的广西民族博物馆一起,组成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的“1+10”工程。十年间广西已经陆续建成开放了9座生态博物馆。目前,广西已经拥有国内范围较大、民族众多的生态博物馆群。云南省首座布朗族生态博物馆、首座景颇族博物馆相继于2006年和2009年建成开馆。内蒙古已建敖伦苏木生态博物馆(2005年)。  

  2006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邀请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财政部、文化部、等有关部委和贵州、广西的代表以及新闻单位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生态博物馆会议。会议听取了“中国生态博物馆十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充分肯定中国生态博物馆建设是高起点的,一开始就与国际接轨,并且已经为世界生态博物馆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呼吁要保证中国生态博物馆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要有全社会共同广泛地参与。

  (四)院校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民族院校向来有创办民族博物馆的光荣传统。十年来,民族院校的民族博物馆也有可喜的发展变化。例如,2001年年初,西北民族学院民族博物馆正式开馆。为支持和推动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决定将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旧图书馆进行装修改造,作为民族博物新馆使用。2004年9月26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新馆正式投入使用。

  (五)民办民族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各级政府兴办民族博物馆且有难度,而个人自筹资金创办民族博物馆难度更大,也更为难得。例如,凤凰县山江苗族博物馆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学、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原副州长龙文玉和他的家人,倾尽心血,于2002年创办的一家民办博物馆,在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至2009年该馆还在广东韶关丹霞山、华南农大艺术学院等地创办4个分馆。

四、与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多样

  (一)寻求关于我国民族博物馆建设理念和资金的国际支持

  如,2002年1月21日,挪威开发合作署与中国博物馆协会《关于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合作项目(第三阶段)协议》的签字仪式于在北京举行。中挪合作的贵州生态博物馆建设始于1997年,并得到两国元首的重视。经中挪双方的共同努力,该项目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进展顺利,取得了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成绩。2002年3月,日本政府无偿援助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文化项目在北京签字。该项目总资金449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00万元),全部用于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更换增添文物保护研究设备,设备由日方提供。此援助项目为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改善陈列文物手段提供必要的设备,文物研究保护工作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多次邀请国外展览

  如,2001年7月,“中韩民族造型艺术特别交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展出,这是中韩民族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2002年10月至次年4月奥地利“萨尔茨堡民族文化展”在广西桂林博物馆展出。2009年11月,“以色列中国友好交流历史图片展”在云南省民族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以“以色列与中国——古老的文明,今天的朋友,未来的伙伴”为主题,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以中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全貌。

  (三)对外文化交流展览成果丰富

  如,2002年10月,云南省民族博物馆应邀赴日本大阪举办,“世外桃源的诱惑——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展”,该展览内容丰富,多侧面展示了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2003年10月,“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展”在法国巴黎展出。此展览是“法国•中国文化年”重点项目“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服饰展演”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国民族博物馆和法国中国文化中心承办。2004年4月,云南省民族博物馆举办的“荷花与龙——中国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展”于在芬兰艾斯堡市艺术博物馆开展,展期3个月。2004年5月,作为“世界书展”的一个亮点,由云南省民族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民族传统手写(刻)经展”于在新加坡新大城会议与展览中心开展。2004年是联合国国际稻米年,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举办的“稻米与中国文化展》”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植物园梦湖园展出,共展出60余件中国传统稻米农具和稻米加工工具。2005年7月,应秘鲁第一夫人的邀请,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承办的“中华瑰宝——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展”在利马文化中心展出。2007年6月至8月,作为俄罗斯“中国文化年”活动中的重点项目,云南省民族博物馆的“锦绣中华——中国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技术工艺品展”在圣彼得堡俄罗斯民俗博物馆展出,同年9月至11月在莫斯科俄罗斯民间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2008年8月至次年7月,应日本东映株式会社的邀请,内蒙古博物院举办的“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展”于在日本大阪、广岛、岩手、冈山、札幌等地巡回展出。2009年4月,“西藏艺术与考古展”在日本福冈九州国立博物馆开展,该展览的119件(套)展品精选于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等有关文博单位,以充分的实物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勤劳智慧的藏族儿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相互交流、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创造了风格独特、神奇深邃的藏民族文化和艺术,成为中华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参与重要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如,2009年10月,国际博物馆协会民族学博物馆委员会2009年年会在韩国首尔召开,大会组织了法国、英国、俄罗斯、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馆长和专家学者参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和云南省民族博物馆馆长作为中国代表应邀出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上海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暨第25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根据国家文物局、文化部、中国博协和2010年大会筹备办公室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中国民族博物馆专委会承担了此次大会中人类学专委会会议的各项筹备组织工作。2010年11月8日至10日,“国际博协人类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如期举行。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雍继荣作了题为《中国民族与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发展与挑战》的主题发言,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祝君、西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达瓦扎巴、宁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李彤、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莫志东,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军、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部主任张彤等中国民博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世界各国文博界同行、专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五、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学术活动

  为适应全国民族与民族地区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动全国民族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国家文物局及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中国博物馆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由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与相关民族博物馆、民族地区博物馆共同发起的“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2月举行。

  民博专委会成立以来已经连续召开四次学术研讨会,其中在北京2次,贵阳一次,南宁一次。已出版了三本《中国民族文博》论文集,共收录论文160余篇。其中《中国民族文博》(第一辑)是成立大会及首届学术研讨会的研究成果,精选了60余篇论文;《中国民族文博》(第二辑)是国家文物局课题项目《馆藏民族文物界定、分类、定级办法》的前期研究成果,收录了来自全国民族与民族地区博物馆的调研报告20余篇,专题研究论文40余篇,总共70余篇。《中国民族文博》(第三辑)是贵阳学术研讨会研究成果,共收录论文40余篇。

  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于促进我国民族博物馆及相关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依托专业委员会这个平台,各民族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民族地区博物馆事业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不断攀登新的台阶,对推动我国民族博物馆事业的繁荣与蓬勃发展必将发挥重大作用。民博专委会成立伊始,就承担了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博物馆协会开展的《馆藏民族文物界定、分类、定级办法》的研究课题,该课题从2007年4月17日开始启动,于2008年12月结束,历时长达一年半。作为研究成果,制定了《馆藏民族文物界定、分类、定级办法》。

六、注重学术研究,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在催人奋进的时代,民族博物馆及博物馆工作者注重学术研究,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2008年6月,由云南省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在云南省民族博物馆举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云南省的民族文化遗产,达到共享的目的,3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发表真知灼见。2010年,西藏博物馆迎来了开馆10周年纪念日,西藏博物馆将本年度确定为学术活动之年,并举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第一届系列学术讲座活动。

  作为集体研究成果,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办,由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编辑的《中国民族文博》(一、二、三辑)相继出版发行,总字数达到160余万字,收录有关领导、名家及全国各级各类民族博物馆专家学者达160余人次。

  由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编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准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图书”——《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典•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卷》,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图书出版资金资助项目,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荣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被中国版本图书馆作为重要版本收藏。

  在个人研究成果方面,秦晋庭的《民族文博研究》2003年5月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录了作者的28篇论文,分民族文物、民族文化、民族博物馆三编,这是笔者长期从事民族文物的搜集收藏、保护管理、陈列研究等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学习体会;石建中的《民族博物馆学教程》,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发行,全书分导论、民族博物馆学的对象与任务、民族博物馆的类型、民族文物与民族文物的鉴定以及民族文物的搜集整理、文物保管共十一章。

参考资料:

  1.《中国博物馆通讯》(月刊),2001年—2010年。

  2.《中国博物馆》(季刊),2001年—2010年。

  3.秦晋庭:《民族文博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

  4.石建中:《民族博物馆学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作者单位: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引自:《中国民族文博第四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