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文博 > 文博在线  > 详细页面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1日 浏览量:

民族大学博物馆

  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学校园内,建筑面积近4800平方米,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左右,始建于1951年,是以全国56个民族的文物为主要收藏、展示和研究对象的民族学专业博物馆。馆藏有各民族的服装服饰、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宗教器物、文献、乐器等14类文物三万多件(套)文物。其中,以各民族民间传统服装、装饰品居多,充分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在纺织、印染、刺绣、皮革鞣制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和精湛技艺。此外,藏品中也不乏史前的彩陶罐、东汉的铜鼓和明清时期的佛像、唐卡、祖图、天路图、贝叶经、东巴经等具有很高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珍品;建国初期各族人民赠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礼品,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馆收藏的台湾少数民族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国内同类博物馆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这些藏品都是我国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民族学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从开始就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重视。周恩来、乌兰夫、杨静仁、朱镕基、习近平、俞正声、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和西哈努克亲王、布托总理等外国元首曾来馆视察参观,并对博物馆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1981年,民族博物馆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展览”还应邀去日本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北九洲、北海道6个城市巡回展出4个月。1988年,又赴澳门展出,受到了热烈欢迎。1990年,受亚运会组委会的邀请和委托,民族博物馆又承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文化艺术节──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展”。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文物室,始建1951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兴起,民族文物工作也开始起步。从1950年至1952年,中央民族学院等单位的一批学者先后参加了中央人民政府派往西南、西北、中南、内蒙东北地区的四个访问团,征集了一批民族文物,并在北京等地举办了民族文物和图片展览。以此为基础,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了民族文物室。1951年院系调整时,原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一部分民族文物也归入民族文物室。此后,文物室一方面继续充实和丰富藏品内容,一方面根据学院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多次举办民族情况、民族工艺、民族社会形态等展览,发挥了很大的社会教育职能,适应社会发展,1987年文物室扩建为民族博物馆,又陆续收集了一些民族文物,设立了民族服饰基本陈列室。馆务建设不断趋于完善。在民族博物馆建立和发展的这几十年过程中,吴泽霖先生、杨成志先生、胡先晋先生等老一辈专家学者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过巨大努力。

  馆内现常设展览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包括《北方民族服饰文化》、《南方民族服饰文化》和《宗教文化》等。专题展览有《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展》、《中央民族大学校史展》、《少数民族文字书法展》、《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展》和《中国民族古文字和古籍陈列馆》等。

  本馆一直坚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利用馆藏文物,先后在国内外举办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展览数十次,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特别是馆内举办的各种展览,已成为众多大中小学生生及社会公众接受民族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2006年本馆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确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并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北京市海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海淀区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

  几十年来,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这个民族文化的聚宝盆,是中央民族大学一个亮丽的窗口,向国内外人民,充分展示着我们中华各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璀璨夺目的优秀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