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分库 > 贵阳美食  > 详细页面

苗族酒文化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郑家齐 2017年11月13日 阅读量:

  酒不只是饮品,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各民族中有丰富多彩的酒礼酒俗。酒是苗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中的一日三餐、重大的节庆都离不开酒,来客也以酒招待,有拦路酒、敬客酒、送客酒等习俗。

  拦路酒。 苗族人热情好客,在进苗寨途中设有“拦路酒”。一般有三、五道,最多时有十二道,如果客人酒量尚浅,只怕没进寨门,先醉倒了。

  敬客酒。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敬客,先由男主人向客人敬酒,每人必须先喝两杯,寓意“你是用两只脚走来的”,这两杯酒都要一饮而尽,第三杯开始,主人便可随意。待到一定时候,其主人便同姑娘、媳妇们一起上阵,手持酒海(盛酒的土钵)、酒碗站立客人身后以歌敬酒。先从长者开始敬完一轮,再反方向敬一轮。

图为湖南湘西山江苗寨博物馆“敬客酒” 老铁供图

  交杯酒。交杯酒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二人各持一杯,相互同时递到对方嘴边,并同时饮下;第二种是主客各自举杯与对方持杯的手臂相勾,再将自己手中的酒同时饮下。这两种多是主人对客人敬酒时所行的酒俗,取交杯即“交情、交心”之意。第三种是在集体的酒宴中,众人围坐,各持一碗同时顺同一方向举起至相邻客人嘴边,再同时饮尽,此俗取心心相印、肝胆相照之意。

  咂酒。“咂酒”之俗,盛行于贵州苗、彝、仡佬、土家等民族中,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咂酒”的制作原料是玉米、高粱、荞子、毛稗等,先将原料磨成瓣状颗粒,和水拌匀,木甄蒸熟,摊开晾晒,调配麸曲拌匀,装入细篾箩内,埋于麦草堆中,加盖封闭,捂热发酵。发酵揭开麦草和封盖散热,然后取玉米二三斤,用微火炒黄(不能爆花),投入瓮中,以瓮容量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为限,加上先前制好的发酵料,将瓮口塞好,再用柴灰和泥封严。或者把瓮置于炕上一月左右,这种“咂酒”,味辣回甜。不易醉人。在取用时,用一竹管吮吸,吮吸时口内“咂……咂”有声,故称“咂酒”。

  打酒印。贵州黔东南一带的苗族盛行一种打酒印的习俗,无论是婚嫁或是节日的酒席上,主人家用萝卜或红苕等做些“大印”,礼节性的酒过三巡,主客就开始打酒印。客人每饮一杯,就有人用“大印”蘸上蓝靛(染布的青色染料)或墨汁、锅烟等,在客人脸上盖一印记,脸上印多,标志着主人盛情,客人海量。

  打酒印是饮酒计量的一种方式,但更主要的还是一种娱悦形式,往往这种场合优美动听的酒歌伴着满室飘香的米酒,频频劝饮的嘻闹映着张张打满酒印的笑脸,使酒宴达到尽欢尽乐的境地。

  栽花竹酒。苗族家庭中,如果有婚后无子、或小孩体弱多病、久治不愈的,为求子或为小孩消灾祛病,都会用栽花竹酒这一形式来祈求。家人从山上竹林中挖取两株连根竹,栽在自家房屋中柱的旁边。请十二位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有福之人参祭,并由主人家以酒肉盛情款待,此为喝栽花竹酒。另外,还要在所栽花竹根下,埋一坛密封好的米酒,使其终年不干,以示吉利。

  姑娘酒。 姑娘酒即姑娘出生时,马上为她煮一坛甜酒,将其窖在地下或埋藏在池塘底,待姑娘长大成人后的婚嫁之日,才开窖启用。

  苗族姑娘酒在酿造时必须经过滤后密封于小口大腹的土罐中,至冬腊月之际,池塘水干涸时,再埋于池塘底部,直至女儿出嫁后回到娘家,才取出用以招待亲友宾客。

  送客酒。 在黔东南一带的苗家,醇香的米酒贯穿了迎客、待客和送客的全程。在客人准备启程告别时,主人会为其准备一次情意缠绵的送客酒。通常在客人上路时,主人会手持酒碗,边唱边走,三步一首歌,五步一碗酒,其歌绵绵,其酒浓浓,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领教苗族同胞的牛角杯“盛情酒” 刘军摄影

参考资料:中华和谐文化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