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节日 > 民族节日概述  > 详细页面

苗族 节日

来源:都匀市人民政府网 2022年10月28日 阅读量:

  苗族特有节日主要有苗年、斗牛节(吃鼓赃)、吃新节、迎雷节、六月六和米花节等。

  苗年:为祭祀性节日。在历史上,苗族以“十月望日为岁首”,逢之则“燕会击长鼓为乐”(《黔记》)。坝固、王司的苗族旧时普遍过苗年,时间多在农历九、十月间的卯日和丑日。过年的主要活动为“踩鼓”、斗牛、跳芦笙。

  斗牛节:由“吃鼓脏”(鼓社节)演化而来,是都匀苗族最盛大的祭祀性节日,每十三年过一次,在农历九、十月间过。分两个阶段;斗牛、椎牛、祭祖,前后数日至十数日。

  节前两三天,各家牵牛预斗,为节日做准备。确定节日日期后,以红帖通知附近村寨及亲友(旧时以木刻“通知牌”,近年改为通知)。

  斗牛,要举行“辅场”仪式,各家牵牛登场,沿斗牛场外围绕场一周,牛身上披挂着亲友赠送的红布、红绸。鬼师身穿黄袍手持盛满米酒的牛角随在牛后,并将米酒洒在路上,众人敲锣放炮,开始斗牛。斗毕,请鬼师为牛主择日祭祖。

  祭祖的前一天,将刻有祖宗姓名的石牌埋好。祭祖时在石牌前摆上祭桌,祭品有香烛、酒和食品。鬼师身披绫袍,一人为其撑伞,另有数人吹唢呐、击鼓、鸣锣。牛牵到时,放铁炮九响,鬼师诵巫词祈祷,请祖先领受。然后将牛牵至石牌前迫使牛跪下,用粗绳将角捆住并穿入石牌所凿的园孔,使牛头紧贴石牌不能动弹。椎牛须舅爷和女婿动手,如无,可以其他外亲代替。椎牛时,舅爷负责瞄准牛后脑部,女婿以粗木棍捶击铁凿,将牛击昏,尔后放血,并将牛肉砍成数块分送亲友。其中,舅爷为一只带尾后腿,女婿为牛颈,其余亲友每人可得二、三斤。

  吃新节:为祭祀性节日,以祭祖、祭“米魂”为主,现已演变为以庆贺丰收为主。吃新节在农历七、八月间,选取任何“龙”日或“蛇”日过,视香糯米的成熟程度而定。确定日期后,派人通知亲友前来参加,若亲友也选择此日过节,双方要互相遣人前往祝贺。节日以吃新香糯米为主。

  节日的第一项仪式是祭祖,在中堂举行,不请鬼师,也不念巫词,只用苗语呼请祖宗前来领受。

  第二项仪式是祭“米魂”。“米魂”又叫“米姑”,传为“米姑”从外家带来水稻,并将栽培技术传授给当地苗族,故此纪念之。祭“米魂”时诵读《米姑歌》,或请两个未婚姑娘演唱此歌。

  迎雷节:又叫祭雷节、祭虫节。为祭祀雷神,祈求风调雨顺的节日,现代已演变为娱乐性节日,至节日,青年男女便互相邀约,带着柴刀,挎着菜篮扮作上山干活,实为到“节日坡”(固定的)对歌谈情。

  六月六:王司镇新场苗族过此节,节日来源与布依等民族不同。

  相传,一位廖姓名叫“谷达锤”和一位卢姓名“谷昌埃九”的老人,精通医术,有威望,被称为“药王”和“头领”。每年农历六月六日邀聚当地苗族以采药为名,到“早几”山集中,商议重大事宜。两位长老在“早几”山去世后,又有一个名叫早芝的苗族领袖,继承两位老人事业,被称为“苗王”和“药王”。某年六月六日,早芝在“早几”山病发去世。为了纪念这三个苗族领袖,当地苗族将“早几”山更名“罩子山”,并在每年六月六日到山上祭奠他们,渐而形成传统节日。

  米花节:坝固羊列一带苗族过此节,每年农历七月水稻抽穗扬花期间过节。节日晚上,寨中姑娘邀约聚集,共推一位善歌的姑娘扮成“米花姑娘”,头插两支稻穗,于寨外唱歌等候外村男青年对歌。对歌时,本寨妇女可以到场助兴,男性回避。

  

  资料来源:都匀市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