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艺术 > 民族美术  > 详细页面

民族团结 同心绘梦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赵盼超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6日 浏览量:

《西藏组画》 陈丹青 1980年

    

《三个塔吉克少女》 靳尚谊 1985年

  

《黔灵山》 吴冠中 1972年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美术创作突破了传统美术发展的旧有模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其注入新活力。美术家们创作的民族美术经典作品在反映各族群众新生活、构建时代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族热与形式美:改革开放以后的民族美术创作

  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带来勃勃生机,也为文艺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一时期,美术家们尝试在题材内容、表现形式方面进行艺术探索,创造出了很多反映时代风貌、精神求索和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样的生活面貌成为美术家们艺术创作的突破口,诸如吴冠中、靳尚谊、詹建俊、刘秉江、陈丹青等一大批画家纷赴民族地区采风写生,寻求在作品表现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后,国家民委直属院校以及民族地区的高校在美术专业学科建设及实践教学方面逐渐规范化和规模化,为培养民族美术创作人才提供了生力军。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民族美术创作人才和民族主题美术作品大量涌现,掀起新中国民族美术的第二次创作热潮。

  这一时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新时期艺术家们探寻艺术创作的时代风格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并且为油画艺术、国画艺术的“民族化”和“当代化”探索作出了贡献。代表性的作品有靳尚谊《三个塔吉克少女》(1985年,油画)、詹建俊《飞雪》(1981年,油画)、陈丹青《西藏组画》(1980年,油画)、刘秉江《塔吉克婚礼》(1984年,油画)、徐芒耀《开拓幸福的路》(1980年,油画)、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麦西来甫》(油画,1981年)、韩书力《邦锦美朵》(1982年,连环画)、韦尔申《吉祥蒙古》(1989年,油画)等。

  靳尚谊在上世纪80年代立足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借助民族题材创作出了既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又具有强烈时代气象的系列作品,《三个塔吉克少女》就是其中较为代表的一幅。作品中的三个少女蕴含着一种静穆典雅之美,在三人安静的交流中透出一种内在的张力,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人性美的呼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一时期,詹建俊也创作了数幅民族题材油画作品,如以塔吉克族女性为题材创作的《清风》《飞雪》等,在写实主义风格基础上,借助飞动的笔触使画面迸发出青春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刘秉江创作于1984年的油画作品《塔吉克婚礼》表现了婚礼现场既热闹又隆重的场面。其人物造型采取了写实主义的手法,中心人物——新娘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人物所处的空间背景则采取了装饰性的处理手法,借助塔吉克风情十足的地毯图案分割和区分空间,使整个画面显得既绚丽多彩又具有秩序感,形式感很强。刘秉江这种“人物的写实性”与“背景的装饰性”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对油画在新时期的“中国化”“民族化”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是他研究生毕业创作的油画作品。这组作品无论在主题题材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开拓性,触发了美术界有关现实主义创作的主题和形式如何在新时期发展的讨论,也推动了上世纪80年代的乡土现实主义创作风潮。

  改革开放后,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美术界对形式美的探索。吴冠中是在绘画语言形式美探索方面最为着力者。他陆续在《美术》杂志上发表《绘画的形式美》(1979年)、《关于抽象美》(1980年)两篇文章,论述绘画中形式语言独立的审美价值。他创作的油画写生作品《黔灵山》,描绘了贵阳市西北部黔灵山的风景。画面中一座大山兀立于眼前,几乎占据整幅画面。山体以外的少量留白经营巧妙,借助山峦起伏形成了正负形分割,同时用类似于中国山水画皴法的技法,借助笔刷的拖动,形成了画面有节奏的肌理感。

  在民族风情表现方面,丁绍光把装饰性和形式美发挥到了极致,以他为代表的活跃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云南地区画家,很多采取了彩墨画的表现形式,把中国画的线条表现力与浓烈的色彩结合起来,开创了一种新的画风。韩书力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藏族民间神话故事为主题创作的连环组画《邦锦美朵》,从中国传统图案纹样中汲取营养,在绘画材料上也作了多种创新,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形式美感。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装饰图案,为艺术家们探索形式美、抽象美,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直到今天仍然让艺术家们受用无穷。

  文化振兴新气象:21世纪以来的民族美术新发展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美术家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批中青年美术家立足传统、面对“后现代艺术”“实验艺术”等新型艺术形式的冲击,借助少数民族独特的形式语言和精神特征寻求突围,使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在当前美术创作中再一次涌现。

  近年来,中国美术家协会与民族地区、民族院校合作,陆续举办了一系列民族主题大型美术展览,包括2009年以西藏为主题的“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2010年“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11年以新疆为主题的“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展”,2012年以内蒙古为主题的 “浩瀚草原——中国美术作品展”,2014年以云南、贵州为主题的 “七彩云南”与“多彩贵州”中国美术作品展,2016年以广西为主题的“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等。同时,中国美术馆2016年策划了贺岁大展“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国美术作品展”;2019年与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联合主办了“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这一系列展览的举办以及研讨会、画集的出版,为各民族的文化繁荣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丰富了新中国美术史的内容。

  中国美协还组织实施了“西部少数民族美术人才培训发展计划”,举办多届培训班,采取公开招生培养的方式,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潜力的青年美术创作人才进行培训,推出了一大批服务民族地区的西部青年美术创作人才。2013年,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成立,先后举办多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和“中国民族美术发展论坛”,整合了当代民族美术创作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力量。国家艺术基金对民族美术创作的支持,民族院校对民族美术创作人才的培养,都反映出近些年民族美术创作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赵盼超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