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歌舞 > 文艺演出  > 详细页面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王韵茹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2日 浏览量:

  2016年8月18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活动在京隆重开幕。本次会演活动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共有35个代表团,700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 43台剧目参演。

图 1 音舞剧《木卡姆印象》—新疆省选送

  从8月18日至9月14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和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等35个代表团选送的43台优秀剧目,依次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惊艳亮相。这些剧目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了少数民族在全面小康建设道路上的信心和豪迈,展示了各民族文艺工作者的卓越才华和创作激情,唱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图 2 舞剧《阿里郎花》—吉林省选送

  作为国家级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自改革开放以来,已举办四届。相较于四年前,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节目种类和节目创新上发生了尤为可喜的变化。

  本届会演43台剧目包括了歌舞、歌舞诗、歌剧、舞剧、歌舞剧、芭蕾舞剧、少数民族剧种、汉族地方剧种、话剧等,艺术种类之多远超第四届。其中,少数民族剧种的增加引人注目,由上一届的两个剧种、两台剧目,增加到四个剧种、五台剧目,包括藏戏两台,壮剧、傣剧和畲族山歌剧各一台。这也令本届会演中剧类演出的比例大幅提升,86场演出中64场均为成熟剧目,占整体演出的74%。能够排演一出完整剧目,意味着少数民族地区自主性艺术创作逐步提升,因为相对于简单的歌舞拼盘,剧目演出对剧情、表演、舞台等的要求更为苛刻。

图 3 藏戏《六弦情缘》—西藏省选送

  保护民族艺术,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只是一个方面,敢于大胆发挥、开创新编,也是维持民族艺术生命的良方。藏戏《六弦情缘》由西藏自治区代表团选送,这支来自西藏当地唯一专业的藏戏院团,在舞台上呈现了藏戏新编的风貌。他们在保留传统藏戏结构和关键元素的基础上,融入农奴内容,并结合西藏百万农奴的解放史,让古老的藏戏焕发了新生命。这次会演中,还有另外一种新编,就是彻底打破原有地方艺术的表达方式,注入现代歌舞形式,并从广阔的视角回溯民族的起源与特性,发挥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团选送的音乐歌舞诗《花山》和贵州省代表团选送的歌舞诗《巫卡调恰——外婆的歌谣》,就是两个典型案例。前者将花山岩画作为解读民族的密码,采用太阳、铜鼓、月亮等意象阐释民族的精神符号;后者更贴近现代舞蹈的表达,摆脱了苗族歌舞的常见印象,将象征性的舞蹈形态与苗族生活的场景相融合,采用的演出班底则几乎全部来自当地苗乡的农民。剧目来自群众、来自生活、来自基层,原生态、接地气,深受观众喜爱。

图 4 歌舞诗《巫卡调——外婆的歌谣》—贵州省选送

  用则存、演则活,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虽已落幕,但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步调却依然大步前进着。“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然成为各民族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日益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国家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濒临失传的民族艺术得以在如此高规格的会演中集中展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当地编创者和演员的成长,既繁荣活跃了文艺市场,又对鼓舞和激励少数民族独有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