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名:
密码:

村寨详细

村寨概况

住在“东方古堡”里的羌寨人家

美丽的羌族姑娘龙小琼

古朴的石头寨子

车沿峪江而上,过古城威州,再折转沿岷江支流杂谷脑河逆流行驶,不久便来到一处古朴的石头寨子。这就是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被称为“东方古堡”的桃坪羌寨。

寨子里全住着羌族人家。现共有98户,近500人。相传1000多年前,羌人从中原迁居到四川岷江流域时,一个叫陶殊的人率先开发了这块土地,人们便称这里为“陶殊坪”。又因为这里盛产桃子,所以又叫“桃子坪”,简称“桃坪”。羌语叫做“启子”。

这里的民居建筑同这里的民风民俗民情一样保存完好。碉房全是用石头砌成的,外墙石头裸露,非常结实,带有一种古朴粗犷的美感;内墙用泥土和石灰抹平。

这里,一般羌族人家的碉房通常是4层楼,多的有达6层的。在一般情况下,底层为牲畜圈,二层为堂屋,三层是卧室,四层是储藏室。房顶用来打青稞,打豆子,晒玉米,晒辣椒和粮食之类。堂屋是碉房最重要的场所。堂屋,羌族人称为“火笼”,在“火笼”中常有一堆不灭的火种,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全在这里,迎接客人,供奉祖先也都在这里。

一家家的碉房相互连接,相互穿插,使整个寨子融为一体。同时也形成了无数条让人摸不着方向的七弯八拐的道路和通道,进寨子简直就像进入了迷宫一样。最令人好奇的是,走在寨子的道路和巷道中,总有潺潺的水声。沿着水声探去,一下子也探不出究竟。问了当地的羌族老人才知道,这是羌寨独特的供水系统。从山上流下来的水,首先作为动力,经过磨房,用来磨面打米,然后通过由青石板砌成的暗沟水道流到各家各户作为生活用水,非常方便。“迷宫”和暗沟水道可以说是羌寨的两大特色,但更重要的特色还在于“东方古堡”标志性的建筑——羌寨碉楼了。

桃坪羌寨的碉楼,据说原来有7座,后因种种原因损坏、倒塌了些,现在只剩下了两座。两座碉楼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无数的风霜雨雪和地震灾害,仍岿然屹立,像刚强的羌族汉子一样昂首傲视这个世界。古代碉楼的功能,是在羌人与外界发生战争时用来瞭望敌情,点起烽火传递消息,或者躲避敌人进攻。它是寨子里最重要的公共建筑。哪个寨子的碉楼越高越多,这个寨子的政治地位就越高。如今碉楼惟一重要的功能就是供旅游者凭栏吊古,追思历史。

美丽的羌族姑娘

古朴的石头羌寨是美丽的。然而,勤劳、勇敢、善良、淳朴的羌家人更美丽。人,才是这个石头山寨的灵魂。

我们所住的杨家,在这个羌寨里颇有声望,杨家的一个女儿叫龙小琼,是这个羌寨第一个办旅游业的人。

龙小琼一身羌族姑娘的打扮。绣着漂亮花边的天蓝色长对襟羌衫,外套了一件粉红色同样绣着花边的羊皮马甲,腰间围了一条黑底绣花围裙,脚穿一双绣花的云云鞋。两条长长的黑辫子,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脸上总是带着大方而自信的笑容。她从卫校毕业后,就到成都学习旅游专业。回到家乡就在这石头寨子里第一家搞起了“羌家乐”,成了桃坪寨第一个吃“旅游螃蟹”的人,也成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带头人。几年来,她们家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中外客人,其中还有联合国的官员。她让他们听唢呐,跳锅庄,坐火塘,烤全羊,尝羌家菜,喝青稞酒,体验羌族羌寨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韵味。几年后,小龙一家富了,桃坪寨也出名了,慕名而来的中外客人越来越多,寨子里的羌族乡亲们也跟着办起了“羌家乐”。在小龙姑娘的带动下,全寨子旅游业办得红红火火。过去平静的石头寨子,现在天天都像过年一样热闹。小龙姑娘也因此被选为四川省青联委员,共青团“十四大”代表。在北京出席共青团“十四大”期间,她还应邀到中南海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与江泽民总书记的合影,被她挂在显眼的堂屋里借游人参观。

欢腾的羌家歌舞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性情豪放的民族。

住在小龙家的那天晚上,龙小琼组织全家的老老少少、亲戚朋友,为客人们做了两次羌族歌舞表演。晚餐的桌上,主人端来了大碗大碗的羌家菜和香喷喷的羊肉汤,并向宾客祝酒献歌。

在晚间的主客联欢会上,客人们更进一步体验到了羌族善舞的一面。两位羌族汉子吹奏了一阵欢快的唢呐后,龙小琼和全家人带领大家首先跳起了欢快的羌族锅庄。

随着轻重交替的明快节奏,客人们一个个都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感受着自我陶醉。两位年轻的羌族小伙子又拿起羊皮鼓,为客人们表演了粗犷、豪放、强健、威武的羊皮鼓舞,全家老少还一起为客人们唱起了桃坪寨的寨歌,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后,主人们又载歌载舞地为大家表演了割草歌、打麦歌等等。主人们表演的这些舞蹈和歌曲,给人的感受是原始、古朴、豪放、热烈,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喧泄和自我陶醉,毫无表演的痕迹,受这种融洽气氛的感染,客人们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藏族的祝酒歌,跳起了藏族舞,这场主客联欢其乐无穷的民族团结大联欢持续到深夜,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