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名:
密码:

村寨详细

级别:
关注度:1000

村寨概况

纳灰村隶属于贵州省兴义市管辖。兴义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地形地貌典型突出,形成了独特的锥状喀斯特地质景观。“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成峰成林。” 早在三百六十多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游历至此,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并在游记中写道:“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万峰林位于滇黔桂交界处,是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质景观,两万多座山峰摩肩接踵,蔚然成林,气势磅礴,景观奇特。其间天然明河暗流、天然湖泊、天然溶洞、天然林木、奇花异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峰林壮如千军万马,奇如海洋波涛,美如水墨画卷,是中国喀斯特地质地貌中发育最成熟的锥状峰林典型代表,被誉为“天下奇观”。晴天观峰,可看“日出朝阳洒满谷”;雾中看山,则是“云霞明来或可睹”。而永恒不变的,是山环水抱中的农田。春天时那一顷绿油油,夏天收割后禾杆的土黄色,新种下嫩苗的翠绿色,焚地化肥后田块的焦褐色,也五彩缤纷,自成一体,秋天时是一片金灿灿,冬天时则一池水泠泠。

万峰林(图片来自央视网)

万峰林景色丰富,登高远眺,青灰色的秀峰似林,黄绿相间的田野成片,就在这万峰环抱当中,静静横卧着纳灰小村,小河从村中静静弯曲流淌而过,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

雨中的纳灰村(王铁志摄影)

纳灰村位于兴义市下五屯街道,距兴义市城区12公里,是万峰林峰林环抱中的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布依族村寨。

布依族又被称作“水稻民族”,“纳”在布依语里即是“水田”的意思。纳灰村的田坝,以八卦田最为奇特。八卦田为宽而浅的碟状漏斗,是地下河水对可溶性石灰岩溶蚀后形成的地形特征,村民们以中间的洞口同心圆耕种,根据地势起伏垒起田埂,一道道弯曲的田埂就变成了富有韵律的线条,形同道家的八卦。村民们把这些漏斗当做上天的恩赐,雨水过剩的季节,它可以排放多余的雨水,干旱的时候,人们又可以从漏斗中间的空心石柱抽水上来浇灌田地。

八卦田(图片来自央视网)

布依人喜水,纳灰河自峰林的西北端蜿蜒而出,钻过几座石桥,串起几个寨子,岸边垂柳娇媚,古榕倦懒,河水淙淙,逐着田坝上几个孩子嬉闹的脚步去而不返。纳灰河全长27公里,河水由北向南绕着万峰林蜿蜒流淌,宛如玉带。纳灰村的纳灰河边有一块“日月田”,它的形状是由“圆圆的太阳”和“弯弯的月亮”组成的。它们相依相偎。相拥相抱,与万峰相望,与村寨相守。

纳灰河宛如玉带(图片来自央视网)

顺着蜿蜒的纳灰河向南步入纳灰村。传统的布依民居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用石料,石块砌墙,高可至五六米;石板盖顶,铺成齐整的菱形或随用料舒展成鳞纹。石头房屋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碓、磨、缸等等都是石头凿成,正如布依族人的性格朴实淳厚。但现如今,村中的民居经过改造已趋向现代化。

现代化的布依民居(王铁志摄影)

徜徉寨中,最常碰见的是一株株参天的古树,最少都有几百年的树龄了。古树和村寨谁更年长,谁也说不清。布依族崇尚大自然,长过几十年的树都不会去砍伐。村中白石桥畔有一株树龄超过900年的黄葛,黄葛树根下又长出一株棠梨合二为一,根与根相连,枝与枝相拥,村里的老人说这是夫妻树,是神灵告诫村民要家庭和睦,夫妻相敬相爱。

欣赏完静态的自然人文景观,还有动态的民风民俗等着游客体验。为了丰富乡村旅游内容,纳灰村利用村内布依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优势,通过组建文艺队的方式,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先后组建了万峰林景区文艺队、纳灰村老年协会文艺宣传队、布依傩仪队等多个民间文艺组织,并邀请一些文艺界的知名专家来指导节目编排,精心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布依族民间花灯、八音坐唱、布依傩仪、高台舞狮等文艺节目。

来到纳灰村,最有特色的民俗表演便是八音坐唱了。常在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或婚嫁、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民族说唱艺术形式。身着蓝、白色布衣的8位布依族村民,通过演奏手中的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竹笛、月琴、勒尤、刺鼓、小钗等布依族乐器吹奏弹唱,曲调古朴流畅、宛若天籁。

饱览完秀美山川,观赏完民俗表演,游客还可到纳灰村划船、垂钓,吃农家饭、品农家酒,体验特色民俗文化,如:三月三祭山、端午节包粽子、六月六祭祀活动、6月24日染五色糯米饭等。若是夜宿寨中布依人家,更是独具浪漫,窗外虫鸣、流水声混合在一起,消散在万峰林温柔的月色里,令人神往不已。

纳灰村(图片来自央视网)

为改善旅游接待功能,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在万峰林景区内修建了小广场8个、大型停车场5个,新修了观光专用道路11公里,自行车道20余公里。另外,通过争取村级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完成了万峰林街道办事处全部8个村76个村民组道路及串户路硬化。

同时,景区内环境改造也在同步进行。万峰林街道办积极实施民居改造和亮化工程,目前已亮化了2200余栋房屋。旅游步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沿河布置夜色景观灯1000余米。在步行道沿路人家添置木质楹联,投资140余万元在村寨内安置音响定期播放民族音乐和政策法规,营造景区文化氛围。村寨聘请家政服务公司保洁,修建固定垃圾池、公厕。

纳灰村的民居(图片来自央视网)

2013年,万峰林获得“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最美地质公园”称号,纳灰村被国家民委和省民委授予“民族特色村寨”称号,还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

随着万峰林山地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升温,当地村民吃起“旅游饭”。农家乐、炒蛋炒饭、酒吧、商铺、自行车行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2015年,万峰林办事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040余元。

目前万峰林街道办已发展“农家乐”130余家,农家旅馆50余家,旅游特色商品店20余家。2015年,到万峰林体验山地旅游的客人达到40余万人,实现综合旅游总收入1.3亿余元,村里开办的“农家乐”、农家客栈等,户均增收20余万元。通过景区旅游开发,现景区内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劳动力向山地旅游和乡村旅游业转移,万峰林农民真正吃上旅游饭,踏上小康路。

村中的布依人家(王铁志摄影)

村民开办的农家乐(王铁志摄影)

参考资料:

  1.新华网

  2.人民网

  3.央视网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