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源推荐  > 详细页面

契丹皇帝:在骑射娱乐中治国是不是很爽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王铁志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4日 浏览量:

  最近播放的古装电视剧《燕云台》展现了许多辽代奇特的风俗,其中有个习俗贯穿全剧始终,在多个故事情节中出现,那就是契丹的“四时捺钵”制度。

《燕云台》剧中契丹皇帝在捺钵出行途中

  如剧情开始不久,辽穆宗耶律璟带着群臣和大队人马开始春季捺钵,捺钵期间,乌骨里被耶律喜隐的甜言蜜语所吸引;耶律璟在春季捺钵返京途中,遇到李胡的设伏暗杀,被耶律贤救了一命;黑山冬季捺钵,耶律璟滥杀下人引起众怒,被随从杀死;辽景宗耶律贤登基不久,在夏捺钵中召集南北大臣会议上实施改革,重新划分斡鲁朵;耶律贤在捺钵时宠幸渤海女子玉箫;耶律贤秋捺钵时,耶律喜隐野心复发与儿子留礼寿发动叛乱,结果自投罗网;统和二十七年十二月,萧燕燕在捺钵途中因病去世。

  不论何种政权,建立后都要设立都城作为政治中心,契丹民族也不例外。辽朝建立后,一口气连续建了五座京城,分别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谓之辽代五京。

《燕云台》剧中契丹皇帝在捺钵出行途中

  同时拥有五座京城也显示出政治中心分散和不固定,这也与契丹民族的传统习俗有关。契丹是游牧民族,哪里有水,哪里有草,就赶着牲畜到哪里去游牧,因此常年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游动生活。他们先人没有建立城廓的传统,在部落联盟时代,也就是“毡车为营,硬寨为宫”。立国后虽然转入定居方式,但传统习俗仍难改变。因此,契丹皇帝放着五座京城也不常居住,还仍按传统游猎俗随四时节气变化而迁徙,其议政治军、号令天下也常在马背车帐之上和四时捺钵之中进行,由此建立了把游猎与治国结合在一起的“四时捺钵”制度。

  “捺钵”是契丹语,意为行帐、营盘,是皇帝出巡的行营或临时住所。《辽史·营卫志》记载:“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捺钵按春、夏、秋、冬四时安排,因此也称“四时捺钵”。

  关于“四时捺钵”的具体内容,《辽史·营卫志》有详细记载。现参考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辽代渔猎俑(作者摄于赤峰博物馆)

  春捺钵也称“春水”,意为春渔于水,地点一般在鸭子河泺,又名鱼儿泺,即今吉林省大安月亮泡。泺读音为luò或bó,读bó时与泊通用,有湖泊的含义。所谓鸭子河泺,也就是鸭子河形成的浅水滩或水泊。鸭子河泺东西20里,南北30里,看来是个不小的湖泊。因其四面皆沙埚,多榆柳杏林,是野鸭以及鹅雁等候鸟的栖息产卵之地。鸭子河的具体地点,史书说在长春州东北35里。今人考证,长春州治所在今吉林白城,辖境相当今以查干湖为中心的嫩江、松花江以西及洮儿河下游一带。查干湖至今仍有冬季凿冰捕鱼传统,附近也有大辽皇帝春捺钵的遗迹。

契丹皇帝四时捺钵的相关所在地 ¹

  大辽皇帝春捺钵的行程为,每年正月上旬起牙帐,约60日方能到达鸭子河。此时秋去春来的天鹅还没有飞回来,冰封还未解冻,他们便在冰面架设帐篷,开始凿冰钩鱼。钩鱼开始以前先派人于河上、下游撒网截鱼,以防鱼儿逃散,然后敲冰把鱼驱赶到凿开的冰窟附近。冰下的鱼儿见到光亮,便涌到冰窟的水面呼吸,此时用鱼钩、鱼叉可轻易获得。钩得头鱼,即于大帐置酒设宴,皇帝命前来祝贺的女真各部酋长依次歌舞,上来拜寿助兴。

  待冰雪消融天鹅飞回来后,皇帝便带领侍从猎捕天鹅和大雁。这种活动白天进行,晨出而暮归。每当皇帝来后,侍御者皆穿墨绿色衣服,各备连鎚一柄,鹰食一器,剌鹅锥一枚,于河泊周围相去各五七步排立。皇帝冠巾时服,系玉束带,于上风处观望。看到有天鹅之处变举起旗帜,探骑驰报,远泊鸣鼓。天鹅受惊而起,左右围骑举旗猛挥,同时放飞一种称为海东青的鹘鹰。海东青善于猎擒天鹅,但其体型不如天鹅大,擒到天鹅后会挟着猎物一起坠落。这时靠近的侍从便冲上前去,举起锥子刺死天鹅,并取出鹅脑喂食鹘鹰。按惯例,捕鹅救鹘人会获得赏银和丝绸。皇帝得到头鹅以后,首献宗庙,祭祀祖先,然后群臣各献酒果,纵饮作乐。弋猎网钓要持续一个月,到春末结束时才动身返回。

《燕云台》剧中契丹皇帝夏捺钵时的行营

  夏捺钵的主要目的是避暑纳凉。《辽史·营卫志》记载:“夏捺钵无常所,多在为吐儿山”。吐儿山在黑山(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东北三百里,因此每年临行前,辽道宗都要先到黑山拜谒辽圣宗、兴宗的陵墓,观赏湖中的金莲 ² 。其行程一般四月中旬起牙帐,占卜个吉祥之地为纳凉之所,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到达目的地,在此居住约50天,七月中旬方才离去。夏捺钵的活动内容主要是与北面、南面大臣会商议军国大事,闲暇之时也举行一些游猎活动。

《燕云台》剧中辽景宗耶律贤在夏捺钵中召开南北大臣会议

  秋捺钵也称“秋山”,此时秋高气爽,野兽膘肥体壮,是进山打猎的好时节。地点主要在庆州(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的伏虎林、黑山、赤山、大保山、老翁岭、馒头山等地。这些地方处在上京、中京附近,其行程是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到达目的地后便进山射鹿和老虎。

  伏虎林在庆州西北五十里,经常有老虎占据山林,伤害牧民牲畜。辽景宗带领数骑猎虎,老虎被吓得伏在草丛之间战栗不敢仰视。景宗为人仁慈,突生怜悯之心就把这只老虎放掉了。因此该地称为伏虎林。

  猎鹿的做法是,每年皇帝车驾到后,让皇族以下的人分布在浅水滩两侧。因为鹿喜欢舔食盐碱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猎人便在水中撒盐,待到夜半时分,野鹿来饮盐水时,猎人便吹鹿号模仿鹿鸣,将其它鹿吸引过来集体射杀之。这种方法谓之“舐碱鹿”和“呼鹿”。

  冬秋捺钵由于天气寒冷不便于骑射,地点多选在上京附近的永州广平淀。《辽史·营卫志》记载:广平淀在永州东南三十里,本名白马淀。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余里。由于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多沙天暖,是契丹皇帝冬季避寒的重要居住地。冬秋捺钵的政务活动,主要是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偶尔外出校猎或讲武,并接受宋朝及诸国的贺礼和贡品。

  从行程上看,契丹皇帝似乎一年四季都在外面游转,住在皇宫的时间有限。实际上四时捺钵驻留的时间也不会平均分配,每处长则两月左右﹐短则不满一月。契丹皇帝也不会四时连续在外,有时中间也会回皇宫住一段时间接待外国使节和处理政务。

《燕云台》剧中契丹皇帝四时捺钵时的行营警戒

  契丹皇帝这种在游猎骑射、娱乐游玩中处理了军国大事的方式,看起来活的非常潇洒。但实际情况是,这种治国方式也非常凶险。尽管捺钵的禁卫法制十分森严﹐毡车为营﹐硬寨为宫﹐有宫用契丹兵四千人,每日轮番千人执勤守卫,但在行营或途中的风险远远大于在戒备森严的皇宫之中。从剧中可以看到,辽世宗就是在归化州的祥古山行营被耶律察割所杀。而在此后登上帝位的辽穆宗耶律璟在春季捺钵返京途中也遇到耶律李胡的伏击,虽然没死但也吓得经常感觉到时时有人要杀他。他也是在后来的冬季黑山捺钵时因肆意杀人而被橱子等下人所杀。当然真相也绝不仅仅是个偶发事件,剧中就显示了耶律贤、萧思温、韩德让等暗中活动的一些迹象。耶律喜隐也是趁辽景宗捺钵离京时发动了兵变。

  契丹的四时捺钵对金元清三朝都有直接影响,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承袭了这一制度。金熙宗曾下旨:“谕尚书省,将循契丹故事,四时游猎,春水秋山,冬夏剌钵”,他不仅表示沿袭契丹这种做法,也生动地概括了四时捺钵的特点,读起来还蛮有诗意。但他们的行动相对简单,时间较短,政治活动内容减少,增加了骑射练兵和娱乐内容。如清代的避暑承德和“木兰秋狝”就受到了契丹四时捺钵遗风之影响。

作者:王铁志

 1.来源:谭其驤《中国历史地图集》,黑山皇陵的位置是作者根据庆云山所在大致位置添加的。
 2.黑山的辽圣宗、兴宗陵墓,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与西乌珠穆沁旗交界的索博日嘎苏木西北的庆云山,山麓有辽圣宗、兴宗、道宗三帝及后妃陵墓,又称庆陵。巴林右旗北部属辽代庆州属地,是西拉木伦河支流查干木伦河的源头所在地。索博日嘎苏木现有辽代庆州白塔遗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