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村寨 > 民族建筑  > 详细页面

侗族鼓楼

来源: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作者:何京源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9日 浏览量:

  鼓楼是侗族聚集地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地区。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气概雄伟。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云腾雾绕,五彩缤纷。

(图片来自公共网 络)

历史沿革

  鼓楼始建于何时?由于侗族无文字记载,无从考究。但是从侗乡世代相传的故事可知,从有侗族村寨的时候起就有鼓楼了。根据清代雍正年间有关资料记载:侗人“以巨木埋地作楼高数丈,歌者夜则缘宿其上……”。可见侗族鼓楼明末清初已经见于史册了,距今三个多世纪。侗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集中居住的特点,较大的侗寨上千户人家,小者三、五十户。侗寨鼓楼一般是按族姓建造,每个族姓一座鼓楼。如果侗寨族姓多,往往一寨之中同时有几个鼓楼并立。

建筑构造

  鼓楼建筑系木质的四柱贯顶,多柱支架八角密檐塔式结构。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

  从外观上来看,侗族鼓楼是一种极富有视觉效果的建筑。一座建好的鼓楼,楼顶是连串葫芦形的顶尖,直刺苍穹,犹如塔尖一样。中部是层层叠楼,形如宝塔的楼身。楼檐一般为六角、八角、四角,六角的俗称“六面倒水”,每一分水的突出部分都有翘角,它的重檐层层叠叠,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鼓楼底部,多是正方形,四周有宽大结实的长凳,供人歇坐。中间是一个或方或圆的大火塘。从基本的轮廓和整体的形式上来说,鼓楼的形态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大体上在不脱离杉树原型的基础上揉合汉族密檐多层佛塔的造型,形成下大上小的楼塔形。鼓楼形态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高密度重檐叠加的楼体塔身。这是侗族鼓楼同汉族的重檐楼塔明显不同的地方。鼓楼形态的第三个特征是侗族的鼓楼在重檐数上皆为单数。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达21层。这是由于侗族把奇数视之为吉祥之数。

  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建造鼓楼的主要大梁柱、照面坊,是经过族中长辈年高具有威望的老人选定,木材优良、粗大,高度均匀,树龄古老,方可作为鼓楼建造用材。

  为了装饰、防腐,在鼓楼的外额上抹粉描绘或白灰泥塑龙凤鸟兽,古今人物,以及侗族生活风情的油饰图案。琳琅满目,栩栩如生。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

鼓楼的作用

  在侗族人民的心中,鼓楼是侗族的骄傲,是凝聚力、亲和力的体现,同时也是侗族文化的一个标志,是侗族民族的象征。在侗族寨子里,鼓楼被侗族人视为一座神圣的建筑,它是镇寨的灵魂。鼓楼既可以体现寨子人丁兴旺,也是寨民集体议事的场所。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来兵匪骚扰,均击鼓以号召群众。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

  鼓楼在侗族人民心里有着特殊的地位,侗族人民赋予鼓楼以特定的寓意。侗族人民对承载着民族深厚象征含义的鼓楼始终崇敬不已。今天,鼓楼所彰显着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文化特色,被建筑学家、美学家誉为中国民族建筑的瑰宝。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