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体育 > 传统体育活动  > 详细页面

那达慕:民族文化的盛会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巴义尔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3日 浏览量:

  有些地方去一次就够了,但草原不行。草原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人们:世界是美的,美是脆弱的、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些需要“保护并使用着”。

  草原、游牧……这些词汇多少伴随着古老、神秘、魅力等字样。在现代化的飞速进程中,这些词汇所包含的历史意韵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发吸引人们去重新认识。草原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会改变,但文明的内核会依然传承。

  有些人和事是蒙古族所独有的:迄今仍竖写的文字,综合了实用与建筑学美学原理的蒙古包,集合力量与技巧的套马,欢乐盛会那达慕,蕴含生存哲学的搏克,与国际象棋同理的蒙古象棋,好听的长调与马头琴,以万物崇敬为核心理念的宗教文化……事实上,能够让草原持久保持绿色的内因正是游牧文明的核心价值:和谐、包容、适度索取,乐观、智慧、坚韧向前。这些内涵可以从蒙古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包括那达慕中得到答案。

  全景那达慕

  在蒙古语里,“那达慕”直译是“游戏、娱乐”,先前的名称是“乃-日”,意为“联欢、聚会、友情”。“乃-日-那达慕”在很长时间里并用,单用“那达慕”是近代的称呼。如今的那达慕直译为文体大会,主要竞赛项目是搏克(先前称蒙古式摔跤)、射箭、赛马。这三样以男子竞技为主,也是很长时间以来检验一个男人是否智慧、强壮的最直接的方式。

  当然,后来那达慕增加了许多新项目,比如赛骆驼、提水、缝蒙古袍扣子、捡牛粪、打断牛骨比赛、蒙古象棋比赛、沙嘎(羊拐)比赛等。在北京举办的那达慕里,还融入了现代三大球类比赛项目,为了集体参与,增加了拔河比赛、扔沙包、服饰比赛、儿童说蒙古语比赛、儿童唱歌比赛等。

  今天的那达慕已经成为包括商品销售、文艺演出、招商引资、旅游推介、表彰劳模等充满人文内涵的综合盛会,甚至延伸出新的分支:沙漠旅游节、集体婚礼、诗歌那达慕、庙会那达慕、摄影那达慕等,体现出那达慕的包容性。2006年5月,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靠天吃饭、靠力吃饭”的漫长岁月里,人口稀少,相距遥远,与风雪、猎物、疾病、敌人搏斗,个体的强壮非常重要,必须时刻强身健体。另一方面,游牧民族天生乐观,欢乐的心情要通过某种形式释放出来。那达慕就是绝好的形式。给老人祝寿、给孩子周岁庆、春季打马鬃、半农半牧地区的粮食丰收等,都可以附带举办那达慕,以丰富聚会内容,营造欢乐气氛。优秀的搏克手、赛马手、射箭手、套马手、歌手、巧手(女性)等,都是草原上倍受尊敬的人物。

  那达慕如今不仅在草原上举行,也在城市里举行。不能赛马就比赛搏克,场地不大就因地制宜;室外不行就在室内,挂上横幅,有吃、有喝、有演出、有仪式,同样叫那达慕;远离草原的天津海河、上海浦江、广东海边也出现那达慕的身影;那达慕也不仅是蒙古族的聚会,而是融入了所在地区的多个民族成员,成为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展现形式。

  搏克:胜者不骄,败者无怨

  搏克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在蒙古语里是“坚固、结实”的意思。在很长的时间里,它是以“蒙古式摔跤”的名称出现的。1988年,蒙古式摔跤正式被改为“搏克”,在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上表演,第二届时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搏克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2004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举办搏克大赛,2048名选手参与比赛。 通拉嘎摄

  搏克比赛,人人皆可参与,所有参赛者不分年龄、体重、职业,只要报名就算一个。比赛一跤定胜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对手,机会只有一次。不仅如此,搏克比赛点到为止,膝盖以上的任何部位着地就算输。比赛先给败者发奖,败者同样可以领到一份奖品,坦坦然然,笑对现实而寄希望于下次比赛。

  搏克不仅是体育项目,也充满着文化的元素。搏克手穿牛皮制的衣服(蒙古语为“照德格”),像坎肩,又像腰带,为对手提供抓手,也保护自己的腰肩。上面镶满了金属钉子,一是美观,二是加大了强度,钉子的数量也有讲究。衣服上面还有印花,背后镶着各种图案,大都是吉祥、搏克、蒙古、幸运等字样或太极图、盘蛇图、龙、虎、狮等,体现着蒙古族阳光积极的美学价值观。

  搏克手所穿的“照德格”很多是从父辈那里传下来的,肥大的裤子一来保护腿不被划伤,也不会影响腿脚活动,二来也美观——那上面的图案很可能是母亲缝制的。所以,搏克手们经常说“我身上的衣服有着父母的心血”。

  搏克比赛入场和谢幕时的舞蹈动作意味着礼貌、勇猛和尊严。脖子上有一个圆圈,上面系满了彩色布条,蒙古语为“将嘎”,只有获得过冠军的人才有资格佩戴。夺得一次冠军就系一条,如果有前冠军传给下一代的,那更为珍贵。比赛入场时,四肢舞蹈,“将嘎”飘逸,犹如一头雄狮扑来,勇猛气派。

  搏克的参与者没有本地人和外来者的限制。往往一个旗或苏木举办那达慕或搏克大赛,附近的几个甚至十几个旗、苏木的搏克手们都来报名。搏克手们骑着马、赶着车,擦拳摩掌地想要展示自己的强壮和搏克技术,女人和孩子们欢天喜地看热闹,为搏克手鼓劲。赛后,人们津津乐道,崇敬着搏克手,并且给获胜者冠以最美的称号和荣誉。

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搏克手充满补丁的祖传跤衣。 巴义尔摄

  赛马:速度与激情

  如果说草原是游牧文化的摇篮,那马就是游牧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茫茫草原上,马是牧人的最佳伴侣和助手,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马,马也因此被誉为五畜(马、牛、驼、山羊、绵羊)之首。

  赛马体现在那达慕上,有长距离的,几十公里,很是考验蒙古马的耐力;也有短距离的,适用于小型那达慕、场地赛等,还有两三岁的马让儿童驾驭。近代出现了马术表演。更有锡林郭勒盟的大型百马实景表演,成为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意味的新亮点。

  在远古时代,人们对速度的认识是从马开始的。它最初是交通运输工具,然后是狩猎工具,进而运用到战争(骑兵),始终贯穿在人们的生活与文化之中。相应地,马靴、马甲、马刀、马鞍等马具和服饰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马奶是上好的营养品,马是许多文学艺术、传说故事里的主角,蒙古族的标志性乐器之一也是马头琴。

  今天我们喜欢赛马,是英雄气概的折射、审美欣赏的需要、经济文化发展的考量,参赛者兴奋,观看者激动。赛马是力量、速度、激情、美学的集中体现。

套马手们。 巴义尔摄

  射箭:机智、勇敢、智慧的展现

  骑马和射箭是速度与威力的完美结合。古代蒙古人的箭镞可以飞到数百米外,还有各种功能的箭头。力量、速度和准确性决定着杀伤力的大小。

  射箭是借助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分为射远、射准。最早用来狩猎,之后用于战争,最后才成为体育运动。在蒙古高原的很多岩画里,都有射箭的图案。与马的驯服使用一样,弓箭的使用增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威力和自信。

  在箭的基础上还发明了弩,它又比弓先进了一些。一是训练时间短,二是对较小目标的命中率比弓箭高。弩的发明成为枪机的前身,为后来枪炮的诞生做好了准备。

  弓箭用多种材料制成,体积大、拉力强,没有很大的力气根本拉不开,遑论射远和射准。站着拉弓已经很难的话,那在马上双手离缰,保持平衡,再把箭射到远方,又有几人能行?

  射箭的故事非常传奇。成吉思汗的弟弟哈萨尔的次子移相哥,自幼就在成吉思汗身边,长大后以高超的箭术著称。1225年,成吉思汗征讨花剌子模后班师,蒙古各部首领率大军会师额尔齐斯河上游,举行盛大庆宴。在那达慕的射箭中,移相哥射出335庹(两臂伸展长度),正中靶心,创惊人纪录。成吉思汗降旨刻碑,以示纪念。

2018年,时年85岁的嘎拉申尼玛是那一年参加射箭比赛中最年长的选手。 巴义尔摄

  蒙古象棋:生存哲学的体现

  蒙古象棋也是草原游牧文化生存哲学的体现。棋子分白黑两种,共32个,双方各有一王、一帅、双车、双象、双马和8个小兵。不同的是,蒙古象棋把象刻成骆驼,把小兵刻成猎狗的形象,有的小兵是搏克手,体现游牧生活特色。马无限制,如同在草原驰骋;不允许“吃”光对方,要给对方留一子;不得最后将死对方的官长;王、将等都可以出去,并非自己围在城里;小卒冲到底就成为车马炮;多种情况可成和棋。1989年举行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把蒙古象棋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举办那达慕大会期间,人们可以购物、参观、品尝地方特产,蒙古医就诊、书法展览、图书展示、选购首饰等,都是大受欢迎的项目。开幕前的祭敖包、彩车游行、文艺表演等,充满了仪式感和庄重感,广播里传来的美妙音乐与那达慕构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三三两两,与老友重逢,与新人相见,孩童奔跑着,艺术家们感慨着,整个草原沸腾了。

北京那达慕自1981年以来,已经举办39届,其中儿童蒙古语会话比赛是城市那达慕的一个亮点。巴义尔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纳斯冬季那达慕赛马。 陈岭摄

搏克手的裤子上绣着不同的图案、文字。 巴义尔摄

搓驼毛绳比赛。 达姑拉摄

捡牛粪比赛。 巴义尔摄

作者:巴义尔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