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地区 > 发展成就  > 详细页面

理解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历史维度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狄鸿旭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4日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磅礴力量。

    

  改变历史: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由于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历史上守在四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发展与中原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间断的内聚力。

  “天下观”是古人对于国家的认识维度。与“天下观”相伴的,是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秦汉以降,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步发展,“大一统”成为历代统治者所秉持的政治理想和治世准则。各王朝政权虽有分合对峙,但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正统。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中华民族不断发展为自在的实体。

  近代以降,在反对列强侵略、寻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探索中,中华民族开始了由“自在”向“自觉”的转变。在“革命”和“现代化”的双重语境下,有识之士希望在“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建构中,建立现代国家。在此过程中,“中华民族”不断获得带有现代性因素的历史文化共同体与国家政治体符号性质的内涵。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和形势作出了高屋建瓴的判断分析并指出,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中华各民族只有团结一致、联合抗争,才能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解决民族问题作出了有益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将解决民族问题纳入现代国家建设全局,派出中央民族访问团赴民族地区开展访问、慰问活动,同时组织少数民族参观团、国庆观礼团等,到内地参观交流。通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符合各民族利益和意愿的国家制度和政策。通过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引导各民族共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成为现代国家的平等公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民族对新中国的认同进一步增强。新中国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这是前所未有的,改变了中国历史。

    

  书写历史: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70多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从此,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一道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亲历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面临战乱破坏严重、经济落后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结合民族工作形势和少数民族群众所面临的实际困难,采取了一系列帮助民族地区发展、解决民生需求的政策措施。各级党委、政府派出大批工作队,到民族地区宣传、慰问,解决生活困难,帮助发展生产。在农业工业商业方面,制定了旨在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在医疗卫生等方面,形成了由上至下的全方位扶持政策,逐步建立起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通过发展现代教育,使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以中央民族学院为代表的一批民族高等院校的建立,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少数民族群众全面参与新中国建设;在工业化进程中,国家重点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建设了包头钢铁厂、克拉玛依油田等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同时在民族地区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发展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搭建起现代国家的“四梁八柱”,改革开放则进一步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民族地区经济实力和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强调根据民族地区自然条件、民族特点、经济结构、各族人民的思想情况和生活状况,制定有关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实行具体指导。对民族地区的建设支援,采取直接支持和政策保障并行的形式,主要通过对口支援、扩展财政补贴范围等形式,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措施,如1992年起实施“沿边开放”战略,1994年创设民族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1995年提出帮助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五项具体措施,1999年开展兴边富民行动,2000年起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1992年至2005年间,中央先后三次召开民族工作会议,“发展”始终是民族工作的题中要义。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在建设实践中不断完善,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经济基础不断夯实,书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全新历史。

    

  创造历史: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力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新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召开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等,对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新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补齐发展短板,全面保障民生与均衡发展,侧重公平均等化的社会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要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使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民立场。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新时代,党和国家加强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通过实施双语教育、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西部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和方式,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的磅礴之力,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实践的案例(民族地区)与教学应用研究”(项目号19VSZ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 狄鸿旭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