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承人  > 详细页面

粟田梅和她的侗锦世界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何彬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8日 浏览量:

国家级“非遗”项目侗锦织造技艺传承人粟田梅(右)展示织锦技艺

  2016 年4月,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举行的大戊梁歌会民俗文化展示区现场,一位普通的侗族妇女以精湛的纺织技艺吸引了许多宾客驻足欣赏。

  这位侗家织娘叫粟田梅,是牙屯堡镇树团人。生于1964年的她,从12岁起就跟随母亲学织侗锦,如今,她把精美的侗锦带到全中国、全世界——她的侗锦产品在上海世博会及韩国首尔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上,深受国内外商家与消费者的青睐。

  “粟姓家族女性世世代代都是纺织侗锦能手。以前,这里的每个女孩要会纺织侗锦,纺织不好的就很难找到好婆家。”粟田梅说。侗锦的纺织工具是一台木质纺车。纺织时,织娘的腰上、腿上绑着各色丝线和带子,脚踏手捋,吱吱悠悠,一方方侗锦就这样织成了。侗锦纺织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蕴含着精湛技艺,其中最难的是数纱。千丝万缕的丝线必须一根根数好、排好,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纺出的图案会失真,锦面会不平整。纺一块一尺见方的侗锦,需要1000多根纱。

  心灵手巧的粟田梅学技术很快,还不到16岁,就能够独立完成整经、穿综、埋色、补色,挑、勾纬纱等一系列纺织技术。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粟田梅在通道县织布厂当技术员、车间主任,后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她回乡创办了雄关侗锦厂。20多年来,粟田梅从模仿传统图案到创新现代图案,使侗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其代表性作品有《双鱼双凤》《太阳花李子花》《枫树纹》《龙鳞纹太阳花》《凤鸟八角》等,部分精品侗锦被上海东华大学博物馆和湖南省工艺美术馆收藏。 

  2010年,粟田梅把自己纺织的长3.3米、宽1.8米,有蜘蛛图案的侗锦带到上海世博会上,受到了各地客商的关注。一位美国客人当场花高价买下了那幅蜘蛛图,并希望与她签订合约。看到侗锦产品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粟田梅觉得很开心。回家后,她就一直思考如何能够让侗锦的文化元素更加丰富。经过对原有技艺的改进,芦笙、寨门、风雨桥、鼓楼及侗家人的生活,在她手中鲜活了起来。

  因为出色的纺织技艺,2006年,粟田梅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为“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2009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侗锦织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保护传承侗锦纺织技艺,湖南通道开办了侗锦培训班。粟田梅是培训班里唯一的老师。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培养了1000余名学员。

  虽然当前有些地方使用机器织侗锦,但还是比不上手工织出来的成品精美。让粟田梅欣慰的是,侗锦已经被做成披肩、床上用品、壁挂等50多种产品,这些产品远销台湾、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如今,粟田梅与她的姐妹们每年都要完成两万多件侗锦纺织品,才能满足商家的需求。

  “侗锦能织出桌布、靠枕、手包等充满浓郁民族文化气息、又蕴涵现代设计元素的作品,并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能有这样的经济效益,这是我怎么也想不到的。”粟田梅说。如今,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侗族妇女都回来加入织锦的行列,通过自己的手艺养家糊口,也使侗锦文化得到传承。

  为了保证侗家织娘们的产品质量,粟田梅还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培训班,每次上课,满屋都是从十里八乡赶来的织锦爱好者。而这些织锦爱好者,都是织过头帕、小孩服饰、背带的侗族妇女。通过培训,织娘们的技艺得到了快速提高,而这,正是推动侗锦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